2022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率为近十年最低 稳定性显著增强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基金经理作为管理基金产品的核心人员,其变动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近期,有关基金经理离职的媒体报道较多,《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基金经理离职率实为近十年来最低。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金经理队伍整体较为稳定、人数持续净增长,人员流向以‘内循环’‘净流入’为主,基金公司投研体系建设更加注重稳定性和持续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金经理人数持续净增长

人员流向以“内循环”为主

公募基金经理队伍整体较为稳定,人数持续净增长。2018年以来,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2025人、2237人、2588人、2865人、3262人,同比分别增长了14.08%、10.47%、15.69%、10.7%、13.86%,呈逐年递增趋势;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分别为192人、206人、237人、299人、270人,离职率分别为10.82%、10.17%、10.59%、11.55%、9.42%,虽然离职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相较于整体数量的逐年增长,离职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度离职率首次降至10%以内,为近十年来最低。

人员流向以“内循环”“净流入”为主。2018年以来,新注册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457人、406人、438人、604人、631人。其中,来自本机构投研梯队及其他公募机构引才的人数占比分别为61.49%、69.95%、53.42%、82.45%、59.43%。

刘亦千表示,“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参与,人才队伍快速扩张且以‘内循环’为主,体现出公募基金行业强大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

形成双向流动的良好行业生态。“公”而优则“私”曾是部分基金经理的职业转型路径,而现在,“公”“私”之间的双向流动成为投资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新路径。近年来,部分“奔私”基金经理开始选择回归公募。如2021年,于洋“奔私”1年后重回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韩会永重返公募基金行业在合煦智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刘亦千表示,“上述情况表明,公募基金对来自其他行业机构的‘老将’‘新人’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已成为投研人才不断聚集的高地。”

投研人员稳定性的增强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持续强化引导。2022年,监管部门先后修订发布《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则,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对知悉基金投资交易信息等非公开信息的岗位人员设置一定期限的离职静默期,要求公募基金经理离职6个月后才能到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从事投研工作,离职1年后才能到私募基金从事投研工作,对规范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机构投研体系建设

注重稳定性和持续性

基金公司着力打造平台化、团队化的投研体系。在投研体系建设方面更加注重通过平台化、团队化来提高整体投资管理能力,增强组合管理的专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以实践经验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嘉实基金构建了“投资须研究,研究即投资”的投研体系,投研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全程参与研究、投资,力求明确每一笔投资收益的来源和逻辑,相信只有基于深度研究、深度认知、多元思想碰撞、相互校验所形成的投资策略,才能与其所创造的投资收益一样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嘉实基金重视建立由风格相近或不同策略的投资人员组成投资团队,在遵守统一风控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形成风格清晰、能力聚焦的精细化投资。嘉实基金还注重投研队伍的阶梯培养,通过包括传帮带式的投研文化传承、优秀人才引进、基金经理与研究员的双向驱动等方式,建立了可持续、可预期的投研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科学、稳定的人才梯队,提升人才储备的“厚度”。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还坚持长期性、持续性的投资理念。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体系,将长期业绩表现及合规风控水平等指标作为投研人员重点考核要求,强调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在绩效考核方面,着重考核长周期表现,设置投研专业能力等指标,同时考量合规风控水平、有效履行反洗钱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及廉洁从业规定、防控内幕交易等方面的合规表现;在薪酬激励体系方面,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建立完善绩效薪酬跟投机制、实施违规责任人员薪酬止付及追索扣回机制,注重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最终实现投资者利益、员工和公司发展的一致。

“公募基金在不断强化基本面研究基础上,坚持价值投资,坚守长期投资,丰富价值投资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并从制度、文化等方面加快建设。”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向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制度管理上,博时基金强化坚持长期主义、价值投资的理念,完善对于“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的管控机制,限制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落实长期考核机制和薪酬递延、跟投机制,探索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在投研文化上,坚持自信自立、独立思考,克服从众交易,在提高交易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上专精卓越,在为投资者管理好财富上担当尽责。

(编辑 徐建民 姜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