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正青春丨豆香飘五代,要让“豆腐村”名副其实!


【资料图】

央广网淮南8月10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鲍玉婵 实习生刘晨欣)夏季下午的安徽淮南市寿县八公山胡大泉豆腐坊里,胡志东和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只有一台风力强劲的电扇呼呼吹风,缓解煮豆浆带来的高温。这里平均一天可以出品700-1000斤豆腐。

从在外打工,到回到寿县与父亲胡学兵一起经营豆腐坊,胡志东没有料到,从小看着父亲操劳的那手淮南豆腐制作手艺,有一天也要在自己的手上延续下去。

《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淮南是豆腐的发源地,自古享有“淮南豆腐甲天下”的美誉。作为中国豆腐村,千百年来,大泉村以豆腐为主业,家家户户种豆子、磨豆腐、卖豆腐。

俗话说,天下行业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胡学兵是家族第四代豆腐技艺传承人,到了胡志东就是第五代了。

虽说是从小看着父亲做豆腐,可真到了自己接手,必须从头开始学。“我回来以后,先在家做了两年豆腐,才开始送豆腐给客户,不然人家不相信你的手艺。”胡学兵说,豆腐制作环节不外乎泡、磨、灌捞、煮豆浆、点石膏、最后压制成型,但每一个环节都颇有技巧。“首先就是原材料好。淮河流域的大豆加上我们大泉的水,做出来的豆腐既口感细腻,蛋白质含量又高。”

正值三伏天,豆子极易变质,浸泡时间直接决定了豆腐能不能做成功。“我们没有标准时间,没有标准计量,主要就是凭经验,眼到、手到、心到。不同季节、不同温度和湿度,每一个环节都决定了品质。”

做豆腐并不是胡志东的最初选择,今年35岁的他也曾外出跑过长途运输、干过建筑工程,创业闯荡一圈之后,发现也没有实现心中梦想。近年来,伴随着淮南豆腐美誉度不断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旅游业大发展,胡志东觉得与其什么都做,不如专心做一件事,“我就想让大泉村 豆腐村’的称号能够名副其实!”

非遗技能要传承也要创新,从2018年开始,胡志东转变了思路。“现在的冷链和物流的确让我们的豆腐走出村子、走出寿县、甚至走到了长三角。但淮南豆腐要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新路子。比如,和高端饭店合作,现场展示制作流程,或者和学校合作,开展研学游。”胡志冬说。

为了给老手艺拓展更多的产品,胡志东还开发了用黑皮绿芯制作的黑豆豆腐,“今年我还去了无为,学习当地臭干子的制作方法,本质都是豆腐,我想看看能不能做出更好吃的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淮南豆腐。”(拍摄:李恒 部分素材来源:卢鹏 杨天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