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古城镇:红红中国结 致富新途径


(相关资料图)

本网讯 2023年8月17日,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古城村徐赛玉工艺品生产车间内,前来学艺的农家女络绎不绝。只见一根根红绳在农家女的手中上下翻飞,拉绳、穿线、打结、勾圈……一个个红红的中国结便成了形。

“俺现在一下午能编出100多个中国结,拿到100多块钱的工资。”正在学习编织的古城村村民栾凤妹说,这几天她一直坚持每天下午来这里免费学习编织技艺。刚开始,由于手法不熟练,她一下午只能做几个,有时达不到要求,还得拆掉重做。她家有两个未到入学年龄的孩子,需要她照看。她就想着学门手艺在家做工挣钱补贴家用。

“学编织,说容易也不容易,得仔细,有耐心。”车间负责人徐赛玉说,每天来她这里学习编织手工艺的农家女有20多人。她之前在国外做服装生意5年,发现国外对红红的中国结情有独钟,于是她就回国,在河南一家中国结加工厂潜心学习了5年的中国结编织手工艺。如今她学会了上百种中国结制作技艺,同时也带回来了大量订单。

“正是受谯城区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我才义无反顾地返乡创业。”徐赛玉说,这两年国家把高铁、高速和机场修到了“家门口”,不仅方便出行,更为商家出货带来了便利。况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农家女返乡务农、带娃、照顾老人,正好手工编织为她们搭建了一个在家就业增收平台,她们把材料领回家就能编织出各类中国结,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了方便更多的村民学习编织技艺,村里还利用老年课堂、妇女之家等场所,邀请徐赛玉为她们上课,传授手工编织技艺。”古城村村干部刘燕说,自项目落地以来,村里就积极开辟各类手工编织中国结学习园地,无偿地培训村民,让更多村民居家就业增收,形成一条“企业+示范户+编织户”的创业就业产业链,稳固收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中国结不仅是节日装饰品,也是日常用品。”徐赛玉说,现在乔迁新居、结婚生子、过寿庆生等,大家都想讨个喜庆,来个“如意结”“福字结”“团圆结”“富贵结”等,把家居装扮得红红火火。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个新时代绿色、节俭、文明持家的新风尚体现。老话说,节俭持家家业旺,勤劳为财财源多。

近年来,古城镇不断挖掘传统手工艺品潜能,结合市场需求,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等上门服务,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古城镇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厂、加工作坊等100余家,带动就近就地就业群众2000余名。 (扬中勤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王传杰)

关键词: